Skip to content

历任前世 

西藏文字的创始人

吞弥桑布扎

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想象没有文字和语言的生活,然而,在久远的西藏却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没有文字,直至吞弥桑布扎出现并发明了西藏文字。由此可见,遍布西藏和印度每座寺院图书馆的知识宝库,其实都可归功这位著名西藏学者的工作和事迹。

公元619年,吞弥桑布扎生于西藏中部的吞弥家族。他的父亲吞弥·阿奴·惹加达是藏王松赞干布的臣子。作为天资聪颖的学生和学者,吞弥桑布扎连同另外七名年轻有为的藏族青年被国王委派前往印度。他们的使命是学习梵文,并开发属于西藏人的文字。吞弥桑布扎出发那一年是公元633年,当时的他只有14岁。这趟旅程危难重重,以至于最后唯一幸存返回西藏的就只有吞弥桑布扎一个人。

藏王松赞干布给了这群人足够的金粉,作为他们前往印度的一切开销。在印度期间,这行人走遍各地,最后终于在南印度找到了良师,分别是一位名黎敬(利敬)的婆罗门和另一个名叫拉热白森格(天智狮子)的老师。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吞弥桑布扎学习语文、文法、造字学、诗歌、文学、哲学和其他相关课程长达七年之久。

返回藏地后,吞弥桑布扎随即在拉萨的玛如宫展开了创建西藏文字的巨大工程。他所创建的藏文字乃是以天城文及克什米尔文作为基础,并综合开发出来的文字。此外,他也为新创建的文字撰写了六部相关的参考著作。时至今日,只剩下其中两本得以保全。

吞弥桑布扎也从印度带回了梵文语法和许多课程的一切相关文本。这些文本相信是从印度引进西藏的第一批佛教经典。

在吞弥桑布扎向国王和皇室正式介绍了新藏文字之后,藏王松赞干布立刻就进行了为期四年的闭关,以掌握这个新文字。自此,吞弥桑布扎的发明就进入西藏皇室,成了用来记录文献的官方语言。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仅在短短二十年间,西藏文字就已经从零开始被开发和演变成一个完整和复杂的文字和文法体系,并被整个西藏社会的人民用来经久保存他们的知识、传统、习俗和宗教等。感谢吞弥桑布扎的努力,我们今日才得以拜读如《金光明经》和《观音经续二十一种》等许多无价佛典。这位才华洋溢学者的发明已经遍及了西藏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了直至今天依然存在的宝贵遗产。

观赏吞弥桑布扎的故事:

图像库: